家庭的管束和学校的教育对一个孩子意味着什么?从男孩秦勇(化名)的身上得到了反证。生性顽劣的他在8岁时上山过起了“穴居人”的生活,住山洞、打猎物,缺衣少粮了就下山打家劫舍,成了标准的“山大王”。
大山给了他完全的自由,也给了他孤独和冷漠,以至于让他在17岁时残忍砍杀了一个老人。监狱11年的教育和改造让他逐渐回归正规,明年他应该就可以回家了,记者走进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,记录这个当代“泰山”的传奇经历。
年少丧母 养成顽劣秉性
秦勇的家在怀柔一个群山环抱的小村庄里。他是家里最小的儿子,上面还有哥哥,父亲耳聋,妈妈还有精神病,一家人过得不太宽裕。
秦勇5岁那年,妈妈病逝。残疾父亲一个人养家,日子过得更加拮据,对秦勇也便无暇管教了。
年幼的秦勇开始和大人们厮混,小小年纪抽烟、喝酒、打麻将,样样精通。上小学后,秦勇受不了每天上8堂课的“折磨”,后来干脆不去上学,闲的无事就去偷东西。现金首饰、家电用品,即便自家有的也偷,好像白来的东西更好似的。村里人家常被他“光顾”。
说来也奇,秦勇在这方面有着极其敏锐的直觉,他甚至觉得自己偷东西有“天分”。
“我们村里有处房子,十几年没人住了。有一次,我发现房外的土地上有一串新踩的脚印。”秦勇顺着脚印的指引进了屋,发现脚印到了炕前就止住,他凭直觉觉得来人肯定在炕边做了什么。他四下查看,从炕边一堆衣服里翻出了7000元现金。秦勇狡黠一笑,略带得意地说:“我看一眼就知道哪里有钱。”
凭借自己的第六感和孩子的“伪装”,秦勇多次盗窃却从未被抓过现行。只有一次,一户被偷的人家怀疑秦勇,登门来告状。秦勇知道,这样下去早晚给父亲找上大麻烦,于是干脆卷铺盖上了山,“落草为寇”。
这一年,秦勇只有8岁。
山中野居 练就生存本领
一个只有8岁的孩子要在深山老林里求生简直难以想象,但在大山边长大的秦勇却乐在其中。不用上学、不受约束,山上的生活正好给了他最想要的自由。
山上有很多废弃矿洞,秦勇很快找到一个最合适的住下。这个矿洞大得可以开进卡车,由三个洞相连,崎岖蜿蜒。三个出口一个在明,两个在暗。秦勇深谙“狡兔三窟”的道理。
从小帮父亲操持家务的秦勇几乎什么都会干。当时正是冬天,秦勇将黄泥晒成土坯,一晚上就给自己砌了一个土炕。冬天,他捡柴烧炕取暖;夏天,他收集树枝在洞里搭窝棚。
繁茂的山林让秦勇吃喝不愁,他在动物的必经之路上用铁丝下套。野兔、山鸡、獾子、狍子什么都逮过。剥皮肢解后用火烤,撒上点作料,原汁原味。“山上还有桑葚、山杏、油桃、山楂,摘下来就能吃。山葱、山韭菜都有,把那山韭菜连着土揭起来,放在山洞口,想吃了就割下一茬。”
很难想象,一个8岁的孩子如何掌握这些生存技能,但秦勇却说,这些“看看就会”。
多年山林的生活练就了秦勇一身本领,噌噌三两步就能爬上树顶,从三层楼高的山崖跳下也毫发无伤。他有时去山头僧人修行留下的禅床上打坐;有时翻山越岭看日出日落,听松涛鸟鸣;有时坐在山洞口让西下的夕阳晒暖周身;有时干脆就整天窝在洞里睡觉,好不自在。
秦勇说,至今他仍然怀念山上的快活,让他见识了很多,也学到了很多。
穴居8年 变身山大王
这种“山大王”的生活,一过就是8年多。
总是靠打猎采果果腹也不是事,平日里吃的喝的,衣服鞋帽都需要花钱买。所以,秦勇除了在山上捕猎,还得下山继续他盗窃的老本行。“那时候我几乎每礼拜都得下山去偷一次,每次起码有一两千元的收获。这8年多,从不愁吃喝。”秦勇说。
“兔子不吃窝边草。”秦勇说,自从上了山,他就不再偷同村人。翻过山就是河北,他常常爬上树,用望远镜观察踩点,到了晚上或没人时就溜门撬锁,入户盗窃。
有一次,秦勇在树梢上看到一户人家卖了一头猪。趁人下地干农活的空当,秦勇偷偷溜进屋,一眼就看见了唯一一个上锁的柜子。随手抄了个家伙把锁撬开,里面就是卖猪的钱。秦勇揣着钱走出村子,沿着公路往回走,很快他发现后面追出几辆派出所的摩托车。
秦勇赶紧把钱藏在一座桥下,等警察追上他,翻遍了他的身上也没搜到钱,只好放他走人。秦勇转回头取出钱,去商店买吃食花了个精光。
在偷盗方面,秦勇不仅观察力强,也懂得拿捏“分寸”保护自己。他去一家金矿找朋友,偶然在办公室看到玻璃密码柜里锁着一大块金砖。他心痒难耐,环顾四周,发现墙上有一串浅浅的数字,他随手一试,果然就是密码。秦勇两只手抱出金砖逃了。可走了半个小时,他又折返回去,将金砖物归原处。他想明白了,这么贵重的东西丢了,失主和警方岂会善罢甘休,而且只有他一个生人来过,肯定会被抓到。
虽然没念过多少书,但秦勇的“聪明”显露无遗。用他的话说,聪明没用在正道上。
小事结仇 少年起杀心
在秦勇的身上,有着完全不同的人格。一边是心狠手辣,被猫咬了一口,他就能气得摔打那猫一个小时,眼睁睁看它受死。一边是热心助人,他发现一对无儿无女的老夫妻,便主动给人家种地干活。17岁那年,一件小事触动了秦勇内心的暴戾。
2002年冬天,山下的水库冰封,秦勇拿着从一户人家偷来的子弹去炸鱼。他把玉米秸秆在冰面上点燃,将子弹扔进火堆,瞬间把冰面炸开了一个大洞。这一切恰巧被正在水库边的孙老汉看到,立马报了警。
还在水里摸鱼的秦勇被抓个正着,拘留了14天。出来以后,秦勇不长记性,又去水库炸鱼,又被孙老汉撞见报了警。秦勇第二次被抓,关了15天。
从小如闲云野鹤般的秦勇哪受得了看守所的“煎熬”,满脑子想的都是报仇。一连串戏剧性的巧合,把两个人都推上了一条不归路。
秦勇住的山上有一个古庙,多年来香火不绝。有一天,秦勇碰上几个外国游客打听古庙的所在,他给人带路,一进庙,正好看见孙老汉住在里面。原来,孙老汉和老伴儿吵架,一气之下搬到了庙里住下,想躲几天清净,没想到撞上了冤家。
“我知道,这是最好的机会。”久在深山的秦勇不动声色,回家拿了几个馒头,到庙里送给孙老汉。一连几天,他和孙老汉在庙里喝酒聊天套近乎,却只字不提以往的过节。而在他的心里,正盘算着如何下手。
利斧夺命 残忍杀死老人
到了第三天,眼见孙老汉没什么防备心了,秦勇便邀他一起去山上砍柴。秦勇说:“走到半山腰时,他有所怀疑了,要回去。就在他转身的时候,我一脚把他踹下了山崖。”
孙老汉被一棵柏树拦腰挂住。秦勇拿着月牙斧,上前把树砍折。面对呻吟不止的老人,秦勇并没有心软,对准孙老汉脖颈,狠狠砍了三斧子,几乎将脖子砍断,鲜血喷涌而出。秦勇又照后脑砍了三下,还搬来一块重石压在孙老汉胸口,然后将老人身上的现金、手表拿走,逃回山洞。
事发过去近一个月,秦勇仍然若无其事地在山洞住着,还去古庙景区搬沙挑水,打点零工。有一天,孙老汉的老伴来到山上。她见孙老汉多日未归,心里就不踏实。细想想,只有秦勇和老伴儿有点过节,就来找他问问。
老太太来到工地,恰巧秦勇不在。冥冥之中仿佛有孙老汉的指引,老太太好奇地拿起秦勇的衣服查看,一块手表从口袋里掉了出来,定睛一看,正是孙老汉的。老太太回家立马报了警。
当天,秦勇回了家,晚上就被刑警抓获。面对铁证他没做什么辩解,并带领警察去弃尸的山头。
由于当时秦勇还未成年,法院判处其无期徒刑。
高墙“教育” 褪去野性
在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,而今坐在记者对面的秦勇,已是年近而立的青年了,一举一动稳稳当当。在高墙内的11年,让他褪去了“野性”,习惯了管束。
管教干警王建中说,刚来未管所时,秦勇经常一个人发呆,他自知罪重刑长,对未来很悲观。干警们了解到他家里的困难后,掏钱给他买生活用品,还帮他申请了困难补助。平时也总找他谈话、聊天,帮他树立信心。
警官们努力挖掘秦勇善良的一面,转化他扭曲的心理。“他这些年性格改变很多,也成熟了。从没违反过纪律,劳动也积极,别人有什么需要帮忙的,他从不犹豫,也不惜力。”王警官说,当初秦勇8岁辍学上山,几乎是个文盲,通过在监狱的学习,如今文化程度已经达到了初中毕业的水平,还学会了用电脑。
王警官分析说,秦勇的犯罪和他的经历有很大关系,甚至说是必然。母亲早亡,家庭对他缺乏关爱,又缺乏学校教育,让他内心自卑孤独,住进了山洞。偷窃也带着一种报复性。而山上的生活又加重了他孤僻的性格,经常捕猎杀生造成了他对生命的漠视和冷血的气质。开始只是缺乏管教的“野”,后来心理和性格都扭曲了,杀人也不足为怪了。
“在未管所,大部分犯罪的孩子要么父母离异,要么进了监狱或者有恶习。”王警官说,这些孩子年纪很小就犯罪,文化程度都不高。所以干警们很注意告诫他们要正确评估自己的价值,根据自己的能力对未来合理谋划,否则他们回到社会一旦心理失衡,很容易再次犯罪。
王警官说,防止少年犯再次犯罪最重要的是社会衔接工作。“如果家庭不包容、社会再不管,就会让他们觉得‘监狱里那些鼓励都是骗我的’,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。”
记者手记
在交谈中,秦勇未加任何掩饰,说话也爽直。虽然文化不高,但脑子绝对聪明。对他好的人,他也感恩戴德。唯一让记者担心的是他性格中的“野”和谈及多年盗窃不曾失手时流露出的一丝得意。他还会走老路吗?
不过记者也发现,随着年纪的增长,脱离山林的“历练”,秦勇的体能身手也大不如前了。也许,失去了这些对他未必是坏事。
谈起未来的打算,秦勇仍然选择“靠山吃山”。出去后他想先养几十只羊,如果养活不了家,就上山采药卖钱。对于大山,他是再熟悉不过的了。
好在聪明的秦勇现在已经知道,他的聪明没用在正道上。有了对自己的正确判断,就离犯错远了一步。
本报记者孙莹 文
通讯员刘清龙 摄 J001
(原标题:一个曾穴居8年的野性少年)